司南航法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助力《深中通道-建设,央视纪录片亮相》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  • 来源:哈瑞文章网

超工程深中通道

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

深中通道又称ldquo。深中大桥rdquo;、作为广东省境内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桥梁而建设的联通。项目总长度约24公里,是世界级的ldquo。桥,岛,隧道,地下互联rdquo,集群项目,是国家的ldquo。13、5 rdquo ;重大项目和《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》确定了要建设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。

△珠江两岸ldquo;Ardquo;字形交通骨架中最重要的横向

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采用双向8车道东隧道西桥设计方案,预计以时速约100公里/小时于2024年通车。从珠江口东岸引出,由32节航母大小的沉管连接,构成世界上最宽的钢壳混凝土隧道通过海底。工程难度远远超过港珠澳大桥,是当今世界最高的。

△深中通道钢壳沉降管隧道通过海底

在沉管隧道施工阶段,司南航法北斗设备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,为解决海底隧道精准作业难题,有效完成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央视奋进的中国以及人民网了不起的中国创造刊登了特集报道,高度评价了这一突出表现,称赞北斗屡屡创造工程奇迹。

在关键时刻显示神威

通过安装沉管实现毫米级对接

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即将实现对接,整个项目非常紧张。一直以来,港珠澳大桥在施工中,GPS信号受限,对海底进行的作业影响很大,施工就像盲人摸大象,危机重重。

△项目组研究讨论北斗系统数据方案

深中通道建设之初,决定引进我国北斗系统,对沉管浮运的设置进行定位和控制。深中通道前两个管节的设置,以GPS为主,北斗为辅。在第三个管节E3管节安装之前,GPS和北斗相差2厘米。由于GPS具有港珠澳大桥对接的丰富经验,新加入的北斗在深中通道前两个管节的表现也很出色。面对数据误差,这是一个沉重的选择问题。

△海底8万吨沉管毫米级对接成功

千钧一发之际,项目负责人锁旭宏结合数千次经验和数十万个数据汇总,果断选择,采用加入司南航法北斗系统的数据安装,实现了海底8万吨沉管毫米级对接。在司南北斗设备的助力下,顺利设置的深中通道沉管完成了严密的缝合接合,创造了连续7节沉管几乎零偏差的世界纪录,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,将全球跨海通道施工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北斗数据准确无误

司南开创智能施工新时代

与前两次沉放作业相比,E3管节的安装特点在于首次进入了海面20米以下的深水区,这就带来了两个技术难点:一是沉管在一体船掩护后,完全暴露在船体湍流范围内,管体控制难度大,二是定位电缆首次在深水区作业,管节位置不易调整。

◆司南航法北斗设备对工程建设起重要作用

工程建设中采用的司南航法北斗接收机,内置用于自研的新射频+基带芯片,采用司南自研独有的QUANTUMMdash,RTK算法,通过高数据更新率和惯性感应融合算法,即使在深水区等卫星信号受限、难以准确定位的环境下能够提供连续、高质量的定位数据,成功克服复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使水下沉管作业准确无误,万无一失。

●超强稳定性能,可连续提供一体船和沉管准确可靠的作业信息,同时在强对流天气等复杂情况下,保证系统正常运行,并记录数据用于回放。

●高精度定位能力,通过测量塔数据实时计算沉管三维动态,指挥人员准确掌握船管在海底的具体位置,更好地完成作业。

900车载型GNSS接收机

600双天线定向接收机

300Pro北斗/GNSS北斗基准站接收机

深中通道作为中国乃至国际高速公路,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第二个珠江口交通枢纽,对加快粤澳大湾区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划时代的重要意义。央视纪录片聚焦深中通道建设,不仅展现了北斗护卫大国项目的雄伟壮观风采,也展示了司南航法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强大研发实力,运用行业领先的北斗/GNSS芯片、模块技术持续帮助国家重点项目落地,向世界推出ldquo。北斗高精度rdquo;的另一张名片。